28.
那是卫大毛第一次在谷大愣在家的时候走进他家,郑三花和谷大愣都有些懵。谷大愣正抱着盆“囔囔”地吃野菜,郑三花拉着脸刚想问卫大毛,“你来干甚?”卫大毛就说话了,“大哥,你租不租地?”“租地做甚?”谷大愣不明白卫大毛的意思。卫大毛说:“地我不想种了,租出去收点租子省事。”“咋租?”谷大愣有点兴趣。卫大毛说:“按亩租。”可谷大愣说:“租我也没种子,咋租?”卫大毛说:“我给你,秋天打下粮食你还我。”
郑三花没有反对谷大愣租卫大毛的地,因为没有地种就真的得饿死。郑三花和她爹娘彻底的闹翻了,发誓等她爹娘死了也不打发他们。可她爹和她娘说:“有你姐姐,我缺少你打发。”
就这样谷大愣和谷二愣从卫大毛手里租了一顷地,哥儿俩合伙种。卫大毛又把其他的几百亩地都租给了营子里的外来户,秋天的时候挨家挨户的收租。
当年锄罢二遍地的时候,郑三花又生了个小子,满月后谷大愣因为给儿子起名和老婆郑三花又吵了一架。谷大愣说孩子是头首首,应该叫大小,可郑三花说在他之前他有过两个哥哥,所以应该叫三小。最后谷大愣没拗过老婆,只好叫孩子三小。
三小和他爹一样,从小就长的愣粗粗的,脚大手大脑袋大。就在三小百岁那天,卫大毛栓正的老婆给他生下一个赔钱货,这话是卫大毛说的。为此卫大毛一直耿耿于怀,每次看到三小都摸捞着三小的脑袋羡慕的不行,让三小给他做干儿子。还戏逗三小说:“三小叫干爹,干爹给你好吃的。”可三小就是不叫他干爹。
卫大毛有一天骑着马去地里逛,看到成片的荞麦开着白瓦瓦的花,回家就和老婆说:“就给闺女起名叫荞麦吧。”老婆才不在意他给闺女起甚名字呢,甚荞麦莜麦的,卫大毛还不是不待见,嫌不是小子,而是赔钱货女B片子。
两孩子错肩肩一起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卫荞麦就再不乐意和谷三小耍了。卫荞麦虽然在他爹卫大毛心里是赔钱货,将来迟早一天会女出外嫁成为别人家的人,可卫大毛却从不缺她吃的穿的,娇惯的和公主一样。谷三小虽然是小子,可谷大愣和郑三花靠租种卫大毛家的地过活,一年从春种到秋收,除了交租,刚刚够填饱肚子,冬天的时候还得接垫着吃点野菜。
可谷大愣是幸福的,他受的越来越起劲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三小刚刚十岁一顿饭都可以吃三个大馒头了。郑三花说:“照这样吃,你老子真的养不起你了。”谷大愣说:“给老子多多吃,长大个,将来娶个栓正老婆。”三小一边啃馒头一边说:“荞麦栓正。”
卫大毛从城里请回一位老先生,整天把荞麦关在家里让她写大字。老先生整天捋着山羊胡子之乎者也的,卫大毛听不懂,谷大愣也听不懂,可卫大毛就是要让荞麦跟着先生学。
荞麦在跟着先生学写大字的第二年,卫大毛在城里买了房子,把荞麦和她娘接进了城。谷大愣和郑三花依然租种着他家的地,秋收的时候交租子。所以每年只有秋收的时候,卫大毛才回一次卫家营子。卫大毛穿的衣服一年比一年阔绰了,一年比一年像城里人了。几年的时间,卫大毛在城里到卫家营子沿路置办了好几处房。卫大毛进城的第三年,听说又娶了个小媳妇,生了两个小子,老大叫卫富,老二叫卫贵。
卫荞麦有一年秋天跟她爹卫大毛回过一次卫家营子,她已经不认识三小了,三小还认识她。三小追着跟荞麦搭讪,“荞麦,荞麦,是我,三小,我是三小啊。”可荞麦轻飘飘地撇他一眼说:“三小是谁啊。”三小努力地帮助荞麦回忆道:“你忘了小时候我老揪你辫子。”“我留过辫子吗?”卫荞麦努力地回想着然后问她爹卫大毛。他爹卫大毛说:“小时候你梳过辫子,三小老跟在你屁股后头揪你辫子。”卫荞麦摸摸自个的头发疑惑地自言自语道:“我的头发有那么长吗?”谷三小兴奋地连比画带说:“荞麦,你小时候的辫子可长了,都到这了。”可卫荞麦还是没有想起谷三小来。
那次之后,卫荞麦一连五年再没有回过卫家营子。五年之后,卫大毛带着全家赶着三套马车再次回到了卫家营子,住进了他新盖的房子。
卫大毛在搬回卫家营子的前一年就把原来的老房子打倒重新揭盖了,砸墙根基的石头都是雇人在摞摞石拉的,拉的时候营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在背后说卫大毛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在摞摞石拉石头盖房子。可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卫大毛还是安然无恙地把三间房子盖起了。
火炕是谷大愣帮他打的,炕板子是谷二愣帮他脱的。打炕的时候,卫大毛叼着烟卷说:“大哥,你可得给我打好了,别倒烟。”谷大愣说:“大毛,你就放心吧。”
打好炕后,郑三花和小莲妯娌俩轮流着烧炕,只烧的那湿漉漉的泥炕干了又返潮,返潮又干了,最后彻底的干透了。炕干透后,卫大毛从城里拉回一领席子,白花花的席子铺在炕上,把郑三花和小莲眼红的只吧嗒嘴。那是卫家营子人第一次见芦苇编制的席子,展豁豁的瞅着就舒服。郑三花和小莲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和卫大毛好的时候的情景。
郑三花想那时候自个多像那铺在炕上展豁豁的席子啊,腿是白的,胳膊是白的,脖子是白的,连屁股都是白的。那时候她的腿她的胳膊她的脖子她的屁股都像席子一样摸捞上去棉乎乎的。卫大毛最喜欢摸捞她了,每次摸捞都啧啧地说:“好棉乎,好棉乎。”可如今她不但腿不白了,胳膊不白了,脖子不白了,连屁股也不白了,也不棉乎了,尤其是一双手粗糙的和锉一样。郑三花一边摸捞着铺在炕上的席子,一边和小莲说:“真棉乎啊,小莲。”小莲从不记得自个棉乎过,更不记得自个白过,反正从没有男人夸过她白夸过她棉乎。所以小莲也没甚感觉,就说:“是挺棉乎的。”
小莲只记得卫大毛夸她小曲唱的好,可他不许她唱《走西口》,只许她唱《十八摸》,想想那时她都脸红,老不要脸的卫大毛竟然不许他穿一件衣裳,光胳膊光腿光屁股给他唱,一边唱还一边跟着戏词摸捞她,摸捞的她火烧火燎的,唱着唱着就走了调,可卫大毛那老不要脸的偏偏喜欢她走调,似乎她越是走调,他越兴奋,摸捞的就越起劲。
那是卫大毛第一次在谷大愣在家的时候走进他家,郑三花和谷大愣都有些懵。谷大愣正抱着盆“囔囔”地吃野菜,郑三花拉着脸刚想问卫大毛,“你来干甚?”卫大毛就说话了,“大哥,你租不租地?”“租地做甚?”谷大愣不明白卫大毛的意思。卫大毛说:“地我不想种了,租出去收点租子省事。”“咋租?”谷大愣有点兴趣。卫大毛说:“按亩租。”可谷大愣说:“租我也没种子,咋租?”卫大毛说:“我给你,秋天打下粮食你还我。”
郑三花没有反对谷大愣租卫大毛的地,因为没有地种就真的得饿死。郑三花和她爹娘彻底的闹翻了,发誓等她爹娘死了也不打发他们。可她爹和她娘说:“有你姐姐,我缺少你打发。”
就这样谷大愣和谷二愣从卫大毛手里租了一顷地,哥儿俩合伙种。卫大毛又把其他的几百亩地都租给了营子里的外来户,秋天的时候挨家挨户的收租。
当年锄罢二遍地的时候,郑三花又生了个小子,满月后谷大愣因为给儿子起名和老婆郑三花又吵了一架。谷大愣说孩子是头首首,应该叫大小,可郑三花说在他之前他有过两个哥哥,所以应该叫三小。最后谷大愣没拗过老婆,只好叫孩子三小。
三小和他爹一样,从小就长的愣粗粗的,脚大手大脑袋大。就在三小百岁那天,卫大毛栓正的老婆给他生下一个赔钱货,这话是卫大毛说的。为此卫大毛一直耿耿于怀,每次看到三小都摸捞着三小的脑袋羡慕的不行,让三小给他做干儿子。还戏逗三小说:“三小叫干爹,干爹给你好吃的。”可三小就是不叫他干爹。
卫大毛有一天骑着马去地里逛,看到成片的荞麦开着白瓦瓦的花,回家就和老婆说:“就给闺女起名叫荞麦吧。”老婆才不在意他给闺女起甚名字呢,甚荞麦莜麦的,卫大毛还不是不待见,嫌不是小子,而是赔钱货女B片子。
两孩子错肩肩一起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卫荞麦就再不乐意和谷三小耍了。卫荞麦虽然在他爹卫大毛心里是赔钱货,将来迟早一天会女出外嫁成为别人家的人,可卫大毛却从不缺她吃的穿的,娇惯的和公主一样。谷三小虽然是小子,可谷大愣和郑三花靠租种卫大毛家的地过活,一年从春种到秋收,除了交租,刚刚够填饱肚子,冬天的时候还得接垫着吃点野菜。
可谷大愣是幸福的,他受的越来越起劲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三小刚刚十岁一顿饭都可以吃三个大馒头了。郑三花说:“照这样吃,你老子真的养不起你了。”谷大愣说:“给老子多多吃,长大个,将来娶个栓正老婆。”三小一边啃馒头一边说:“荞麦栓正。”
卫大毛从城里请回一位老先生,整天把荞麦关在家里让她写大字。老先生整天捋着山羊胡子之乎者也的,卫大毛听不懂,谷大愣也听不懂,可卫大毛就是要让荞麦跟着先生学。
荞麦在跟着先生学写大字的第二年,卫大毛在城里买了房子,把荞麦和她娘接进了城。谷大愣和郑三花依然租种着他家的地,秋收的时候交租子。所以每年只有秋收的时候,卫大毛才回一次卫家营子。卫大毛穿的衣服一年比一年阔绰了,一年比一年像城里人了。几年的时间,卫大毛在城里到卫家营子沿路置办了好几处房。卫大毛进城的第三年,听说又娶了个小媳妇,生了两个小子,老大叫卫富,老二叫卫贵。
卫荞麦有一年秋天跟她爹卫大毛回过一次卫家营子,她已经不认识三小了,三小还认识她。三小追着跟荞麦搭讪,“荞麦,荞麦,是我,三小,我是三小啊。”可荞麦轻飘飘地撇他一眼说:“三小是谁啊。”三小努力地帮助荞麦回忆道:“你忘了小时候我老揪你辫子。”“我留过辫子吗?”卫荞麦努力地回想着然后问她爹卫大毛。他爹卫大毛说:“小时候你梳过辫子,三小老跟在你屁股后头揪你辫子。”卫荞麦摸摸自个的头发疑惑地自言自语道:“我的头发有那么长吗?”谷三小兴奋地连比画带说:“荞麦,你小时候的辫子可长了,都到这了。”可卫荞麦还是没有想起谷三小来。
那次之后,卫荞麦一连五年再没有回过卫家营子。五年之后,卫大毛带着全家赶着三套马车再次回到了卫家营子,住进了他新盖的房子。
卫大毛在搬回卫家营子的前一年就把原来的老房子打倒重新揭盖了,砸墙根基的石头都是雇人在摞摞石拉的,拉的时候营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在背后说卫大毛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在摞摞石拉石头盖房子。可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卫大毛还是安然无恙地把三间房子盖起了。
火炕是谷大愣帮他打的,炕板子是谷二愣帮他脱的。打炕的时候,卫大毛叼着烟卷说:“大哥,你可得给我打好了,别倒烟。”谷大愣说:“大毛,你就放心吧。”
打好炕后,郑三花和小莲妯娌俩轮流着烧炕,只烧的那湿漉漉的泥炕干了又返潮,返潮又干了,最后彻底的干透了。炕干透后,卫大毛从城里拉回一领席子,白花花的席子铺在炕上,把郑三花和小莲眼红的只吧嗒嘴。那是卫家营子人第一次见芦苇编制的席子,展豁豁的瞅着就舒服。郑三花和小莲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和卫大毛好的时候的情景。
郑三花想那时候自个多像那铺在炕上展豁豁的席子啊,腿是白的,胳膊是白的,脖子是白的,连屁股都是白的。那时候她的腿她的胳膊她的脖子她的屁股都像席子一样摸捞上去棉乎乎的。卫大毛最喜欢摸捞她了,每次摸捞都啧啧地说:“好棉乎,好棉乎。”可如今她不但腿不白了,胳膊不白了,脖子不白了,连屁股也不白了,也不棉乎了,尤其是一双手粗糙的和锉一样。郑三花一边摸捞着铺在炕上的席子,一边和小莲说:“真棉乎啊,小莲。”小莲从不记得自个棉乎过,更不记得自个白过,反正从没有男人夸过她白夸过她棉乎。所以小莲也没甚感觉,就说:“是挺棉乎的。”
小莲只记得卫大毛夸她小曲唱的好,可他不许她唱《走西口》,只许她唱《十八摸》,想想那时她都脸红,老不要脸的卫大毛竟然不许他穿一件衣裳,光胳膊光腿光屁股给他唱,一边唱还一边跟着戏词摸捞她,摸捞的她火烧火燎的,唱着唱着就走了调,可卫大毛那老不要脸的偏偏喜欢她走调,似乎她越是走调,他越兴奋,摸捞的就越起劲。